i
第51屆香港藝術節
2021.02.24

光影流轉,琴音自「彼岸」迴響

撰文 / 賈海艇

樂譜、演奏、聆聽、視覺沉浸

《彼岸》音樂會的曲目涵蓋五位中外作曲家不同時期的鋼琴音樂作品 ;《際空之響》、《詩畫三幀I/II》、《翳》、《在風景中》和《春之祭》,再由視覺藝術家達彥對音樂線條與強弱起伏進行音畫創作,讓音樂會變得可聽可看。《際空之響》由徐志博創作,他曾如此形容音樂會的概念:「《彼岸》是旅德中國青年鋼琴家俞湘君首創的『鋼琴超媒體』系列音樂會。該系列選取現代及當代的優秀中外鋼琴音樂作品,立足於音樂作品內在的結構張力和音響表現力,藉當代媒體藝術視角,

融匯鋼琴之美感和媒介之活態,並試圖通過富於時代和科技氣息的藝術,呈現形式為『現代音樂』,構建一種多方位闡釋和再創造的演繹模式。」

就徐氏的《際空之響》來看,它以電子音樂鋪底,再以「光」、「影」、「形」三段演奏,力求表達作曲家對人與其生存空間之間的關係探討;邵青的《詩畫三幀I/II》是一部為鋼琴與電子音樂而作的組曲,演出意在模仿水墨畫的筆觸;至於由約翰·凱奇創作的《在風景中》,達彥認為:「好的音樂本身便可以製造美妙的虛擬實境體驗,這點在美國作曲家約翰.凱奇為鋼琴或豎琴而作的《在風景中》中表現得尤為明顯。它可以在任何時間、地點與心境下讓你跳出周遭的現實,進入一片安靜。」而青年作曲家秦毅的作品《翳》,則是獻給一群聽障兒童的作品。秦毅提到:「在與他們的相處中,他們的笑容經常觸動我們。即使他們的聽力受損,但這並不阻礙他們擁有一顆『聽見』音樂的心。音樂之所以打動人心,是因為『心』聽到了。」

「人機合一」:一個人的四手聯彈

音樂會的重頭戲莫過於俞湘君一人「四手聯彈」的史達拉汶斯基的《春之祭》。作品由俞湘君與達彥、聲音工程師房大磊合作完成,先以史坦威高解析度自動演奏鋼琴SPIRIO | r錄下俞湘君所奏的聲部,其後在音樂會現場與機器中的聲音合奏。俞湘君談起這次嘗試:「四手聯彈考驗的是兩個人的默契,要彼此傾聽聲音和節奏的細微變化。自己和自己彈,如果想做到『人機合一』,非常考驗內心聽覺與對音樂的想像力。」

讓音樂探索延伸至音樂廳以外

《彼岸》音樂會以一種跨媒介對話的形式,為傳統鋼琴音樂構建了既多方位又具深層次的演繹模式。上海的《彼岸》系列音樂會經過多次演化,在2021年的版本(又稱「彼岸3.0」)當中, 除了沿用先前的表演元素,還在另一空間設置了在音樂會上展示的互動多媒體裝置,使音樂會現場延伸至音樂廳之外,從而進一步探索作品、演奏家和觀眾在全新虛擬空間內彼此交流的可能性。這次在香港的《彼岸》,亦有望設有同樣的多媒體裝置。

在新媒體的助力下,俞湘君每一次的琴弦撞擊都激發出人類靈魂深處的共振,每一聲樂響均攜着光與熱,直射藝術的彼岸,淌入人們心間。

賈海艇

原文刊登於《音樂愛好者》雜誌2021年4月,並經過藝術節編輯修改以配合是次演出。

列表關閉

Acknowledge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