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
第51屆香港藝術節
2022.10.10

毛俊輝再創粵劇新姿

撰文 / 黎家欣

香港資深劇場導演毛俊輝(毛sir)是人所共知的戲曲迷和忠實擁護者。近年,他以現代手法為傳統戲曲開創全新的發展方向。不論是從文本到製作,還是由排練到演出,他都致力透過現代劇場的理念展現戲曲各方面的精髓,力求保留原作的核心價值之餘,還希望發掘更多作品之中的藝術新面貌。

他於2018年為香港藝術節改編及執導粵劇經典《百花亭贈劍》,獲得空前成功,讓不少新舊觀眾對粵劇改觀。2022年毛sir再接再厲,為藝術節帶來另一個創新粵劇項目——「粵劇新姿工作坊」,以工作坊形式展演三套折子戲,從中繼續探討及研究更多粵劇的發展可能。

請與我們分享「粵劇新姿工作坊」的由來。

《百花亭贈劍》不論是在香港藝術節的演出,還是其後到國內的巡演都非常成功。我們原本計劃於2020年到英國上演全新精裝版,但最後因疫情無奈取消。藝術節得悉後,便提議我於來年50周年時搬演這個精裝版本,於是經過多次討論後,我們決定採用工作坊的展演模式,為觀眾帶來另一種粵劇體驗。

「粵劇新姿工作坊」可謂以小見大,通過小規模的創作和演出,重新排練三齣非常特別的折子戲,讓創作團隊、演員,以及觀眾從另一個角度探討粵劇的藝術價值。我們會對文本進行整理和修改,除了令故事結構更加完整之外,還希望加強文本的敘事手法,藉此拉近傳統戲曲與現代觀眾的距離。

可否介紹一下這次的演出劇目?

我們這次選擇的折子戲取自不同年代的粵劇,包括早年的傳統戲《蝴蝶杯》(又名《賣怪魚龜山起禍》)之〈藏舟〉、任白戲寶《蝶影紅梨記》之〈窺醉〉及〈亭會〉,以及現代新編劇《孝莊皇后與多爾袞》之〈密誓〉,藉着跨年代的選材來凸顯戲曲的可塑性,雖然三齣劇目都是愛情戲,但每齣都有其特別之處,值得觀眾留意,例如《蝴蝶杯》,我們會聚焦在形體表演之上;《蝶影紅梨記》是唐滌生的經典,我們將着重於人物的表演手法上;最後,我們這次請來一位同樣希望改革粵劇、創新粵劇紅伶——衛駿輝,她將與林芯菱合演《孝莊皇后與多爾袞》,除了會有傳統的唱功戲,在劇情處理上我們亦都加以潤飾,呈現孝莊皇后和多爾袞談情說愛之外的更多面向。

你對這次展演有甚麼期望?

中國戲曲雖然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藝術,但有歷史不代表這種藝術形式要一直停留在過去,每種藝術都應該跟隨時代的步伐而演變,才能活化一些被認為「古老」的藝術,從而吸引更多新的、年輕的觀眾欣賞;傳承並不能單靠台上的演員和幕後的創作團隊,也需要培養觀眾的欣賞品味和視野。

在培育年輕粵劇演員,以及粵劇創新上,你有甚麼期望?

現時香港的粵劇發展仍拘泥於舊有的體制及表演程式,不但難以吸引新的觀眾入場,演員的學習和進步的空間亦相對有限。如果要將傳統藝術延續下去,我們就需要實踐「創造性傳承」——演員不應只模仿前輩的演戲和唱腔,而是要吸收他們的藝術精髓,結合自己的個人風格;創作團隊亦不能夠一直搬演傳統戲或經典戲寶,必須發掘更多題材,創作新的粵劇。以《百花亭贈劍》為例,雖然是唐滌生的名劇,但我們的製作與原著有很大差別,劇中的音樂包括曲調和唱段因應劇情略加修改;我們的戲服亦是根據劇中的角色特點設計。我以現代劇場的角度去審視傳統粵劇發展,希望透過導演、編劇、演員,以及其他台前幕後的工作人員之間的合作,令作品的「戲」味更加濃厚,從而增加觀賞趣味和藝術價值。

撰文

黎家欣

黎家欣為香港藝術節助理編輯

列表關閉

Acknowledgement